


![]() | ![]() | ![]() |
---|
藏族
-
少数民族介绍
-
总人口为680万
-
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云南滇西北、甘肃甘南等地区也有分布
-
藏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其中一个最古老的一个民族
-
用有自己的藏语和文字
-
藏族信仰佛教
-
在公元七世纪时,佛教并从印度传进西藏,所以藏族信仰佛教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
-
-
文化
-
文字
-
藏文,意为“藏族的文字”
-
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三个部分
-
藏文里有三十个辅音字幕,四个元因符号和五个反写字母
-
辅音字母总共有七组半,每四个字母为一组
-
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言有异
-
-
藏戏
-
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四种分类
-
不同类型的藏戏在各种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具有不同特色
-
西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比较广,影响也因此比较大
-
-
歌舞
-
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
歌舞曲的唱词内容非常广泛,
-
如歌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
-
赞美妇女的容貌服饰,思念亲人,祝福相会,祝颂吉祥如意以及宗教信仰等内容
-
-
-
从五十年代起,群众也编唱了许多反映新人生非常有意义的歌词
-
-
-
风俗习惯
-
节日
-
许多传统节日与宗教活动有关
-
使用藏历,也为阴阳合历
-
望果节
-
“望果节”意为转田间
-
节期为一至三天不等
-
每年七月,粮食收成在望,藏民们便背着经卷转绕田间,预祝丰收。
-
同时举行赛马、射箭、文艺表演等活动
-
-
沐浴节
-
每年藏历七月上旬,在西藏,拉萨河畔,从城市到乡村,从牧区到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
-
要集中进行一个星期
-
在这七天中,从娃娃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这已成为藏族群众传统的风俗习惯。
-
-
-
转山会
-
又称沐佛节、敬山神
-
流行于甘孜、阿坝(bà)藏族地区
-
每年农历四月八日
-
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
-
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
-
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
-
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
-
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
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
-
-
-
礼仪
-
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必需脱帽,弯腰四十五度鞠躬,帽子放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
-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一起用。合掌要过头,才能表示尊敬。
-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们
-
-
-
饮食
-
称为藏食
-
藏族有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俗习,
-
其中有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
-
还有青稞(kē)酒和各式奶制品
-
-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
-
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种大类
-
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以外,一般不放辣的调料
-
-
-
切入点
-
酒文化
-
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
-
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爱喝,是喜庆过节所必须有的
-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非常丰富
-
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辈敬酒,其后家人才能欣赏
-
-
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时,饮酒一般是先向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循敬酒
-
-



现代流行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冲击
-
传统方言
-
藏语与现代语言的冲突,现今,有百分之三十的西藏人不会说藏语
-
造成世世代代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