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
-
少数民族介绍
-
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
-
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
- 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
-
苗族使用苗语
-
其中有三大方言
-
湘西
-
黔东
-
川黔滇
-
-
其中有7个次方言
-
-
-
文化
-
文学
-
苗族文学主要有诗歌与传说故事
-
诗歌一般是五言体,或七言体和自由体
-
大多只讲调而不押韵,一般曲调简单,变化不大,节奏也不太严格,篇幅长短不拘( jū)
-
分别为古歌、理词、巫歌、苦歌、反歌、情歌和儿歌等
-
-
这些诗歌与传说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民族文学资料以及重要的历史参考资料
-
-
舞蹈
-
音乐舞蹈与苗戏都有悠久的历史
-
“飞歌”已做成舞台演唱或谱曲演奏
-
乐器分打击乐和管弦乐
-
其中木鼓,皮鼓,铜鼓,芦笙比较有名
-
-
苗族舞蹈以芦笙( lú shēng)舞最为普遍,其中技巧很高,并深受国内外喜爱
-
-
美术
-
手工艺术炫丽多彩
-
蜡染工艺
-
已有千年历史
-
-
-
-
风俗习惯
-
饮食习惯
-
黔(qián)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人民主食为大米,玉米、红薯和小米
-
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人民的主食则是玉米、土豆、荞麦和燕麦
-
酸辣两味是苗族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
很久以前,苗族人因为在山区缺少食盐而只能以酸辣调味,久而久之,形成了苗族人饮食习惯
-
-
苗族人都很喜爱喝酒,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举办红白喜事都一定会有酒在场
-
很多地方的苗族人在宴饮时,都有唱酒歌的习俗
-
-
-
节日
-
苗族人非常讲究礼仪,也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非常注重各种节日
-
农事活动节庆,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节庆,祭祀(jì sì)性节庆和纪念性节庆
-
在一年以内,每个月都有以上的一个节庆日
-
-
-
切入点
-
自然崇拜
-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
-
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
-
-
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 chōu suì)时都要祭“天公地母”
-
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
-
-
-
图腾崇拜
-
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图腾有多种
-
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
-
-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
-
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
-
-
另外他们还把蝴蝶作为图腾
-
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
-
-
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 pán hù)为图腾
-
至今这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
-
-
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
-
![]() | ![]() | ![]() |
---|



现代流行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冲击
-
服装
-
不断地发展变化
-
服装款式已由原来的单一的以深蓝色和黑色为基调
-
而发展为色彩艳丽的式样
-
而且更接近于艺术舞台化
-
-
-